第66章 种下种子-《逆清1845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赵源嘿嘿一笑,道:“方大哥,你这就一叶障目了。广州满营固然没有火器,可并不是因为朝廷不知道火器强大,而正因为火器强大,这才予以控制......要知道大清开国所靠的,可不就是乌真超哈的那些红衣大炮吗?”

    的确,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,满清发家靠的绝不是天天挂在嘴边的骑射,而正是红衣大炮。

    昔日宁远之战,努尔哈赤率军围攻宁远,结果被袁崇焕指挥的红夷大炮痛击,甚至将努尔哈赤也给打伤,而后没过多久努尔哈赤便死于伤势复发。

    后来过了一年,不信邪的皇太极再次围攻宁远,结果再一次被明朝的红夷大炮击退,于是这一次皇太极痛定思痛,开始让工匠仿制红夷大炮,并组成了满洲第一支火器部队,也就是后来的乌真超哈。

    之后明将孔有德、耿精忠及尚可喜带着大炮投降了清廷后,更是使得后金迅速跨越了引进红夷火器技术的初始阶段,因为这几个人麾下的火器部队都是经过葡萄牙人培训的精英,让八旗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大增强。

    在后来的松锦决战时刻,明清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红夷大炮,但与过去不同的是,这一次清军的火炮力量要远远超过明军,光是松山之战中清军就调运了三十七门红衣大炮,包括上万颗炮弹以及万斤炸药在阵前备用,由此迅速攻下了松山城,并取得了松锦之战的决定性胜利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清廷一直都很重视火器,但是对于绿营始终严格控制,不要说红夷大炮这种重型火器,就连佛郎机炮都不许绿营自造,为此康熙甚至专门下文强调过,“子母炮系八旗火器,各省概造,断乎不可。前师懿德、马见伯曾请造子母炮。朕俱不许,此事不准行。”

    除了火炮以外,清廷对火枪的控制也非常严格,可以说从明末清初一直到鸦片战争这二百年以来,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一直都使用火绳枪,甚至当年雅克萨之战以及对噶尔丹之战中,八旗吃够了燧发枪的苦头,却始终没有着力于改进,就连后来乾隆征缅甸也是如此,大清的火枪便一直都是火绳枪了。

    根据赵源所知,清廷内绝不是没有燧发枪,光是各国使团就曾经给满清皇帝送来了许多最先进的燧发枪,这些清廷皇帝也不是傻子,不可能看不出哪个更加先进。

    方孟昭顿时有些迷惑,道:“可是,这是为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原因只有一点,清廷并不希望燧发枪肆意发展。”

    赵源悠悠叹了一口气,他沉声道:“火绳枪早在明末时便已经广为运用,清廷立国后就算想要禁用,也不切实际,而火绳枪由于缺陷太多,于战阵之中作用也没有那么大,可反过来燧发枪却不一样,此物一出现将会直接改变战争的模式,就好比线列战术......”

    “若真是放任燧发枪发展,到时候清廷还能以区区十几万八旗控制天下吗?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方孟昭脸上冷汗直冒,道:“慎言.......”

    赵源微微一笑,后面的东西就算他不去说,方孟昭也不可能不去思考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燧发枪的出现无疑于一场革命,它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,将少部分精锐即可决定胜负的模式转变成了排队枪毙的消耗模式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这一点改变,导致了欧洲多少顶王冠的坠落,也进一步催生了民族主义的出现。

    清廷不是不明白这个逻辑,正是因为太过于明白,才清晰地认识到,他们打仗绝不能陷入到被动的消耗模式中,必须要保持八旗核心的镇压能力,实现对各地绿营的控制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