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东西魏决战-《历史遗忘的角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其实,这是个历史错觉。邙山大战结束后,东魏大军攻至桓农(今河南灵宝),此处可是西魏的粮仓所在。守将王思政眼见西魏大军处处败逃,无奈打开城门,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空城计,居然真唬住了东魏大军。

    为何?东魏军经过此大战,也是元气大伤,已成强弩之末,根本无力趁机进军关中扩大战果。

    邙山大战中,还有一个不为历史所注意的小事件儿,最终影响了后来取代东魏的北齐的历史。那就是,大美女李昌仪的被俘。

    东西魏邙山大战后,高慎的妻子、儿子们全被高欢的部将侯景所俘虏,押送邺城。其中,也包括引发此战的“红颜祸水”、大美女李昌仪。

    鉴于高干、高敖曹等对东魏立有大功,高欢饶过了高慎妻儿的性命,只是发配为奴隶。而高澄,穿上华丽服饰,梳洗打扮一番,去见李昌仪,挑逗的说:今日若何?

    李昌仪默然无语,她哪能有别的选择?高澄毫不客气的纳其为侍妾,看样对其是真有感情,当初的举动不止是为哥们崔暹出气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然而,高澄没想到的是,他的这一好色举动,最终又在高家引起一片腥风血雨,这个李大美女真不是个吉祥物。这点后叙。

    第二节    玉壁之战

    邙山大战结束不久,东西魏之间的第五次大战又开始了。这次,高欢不惜赌国运,也要拔除西魏的一座新城。

    玉壁,今山西稷山西南,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,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,而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。

    公元538年,西魏东道行台王思政以玉壁地处险要,上书请筑城,并由河南的恒农(今河南灵宝)移镇玉壁。

    筑城可不是小事,耗费国力之巨可以想象。移镇更非同小可,涉及军事政治中心的搬迁。可对王思政的这个申请,西魏当局很快就欣然准许了。

    为何?来看看玉璧的地理形势。

    玉壁,在当今稷山县西南六公里,坐落于汾河下游与涑水河分水岭峨嵋原北缘。峨嵋原即地理学上所谓“峨嵋台地”,地处运城盆地中部,面积6000平方公里,周300公里,台地略呈棱形,海拔在400米以上,北界汾河谷地,西界黄河峡谷,东、南为涑水河所环绕。台地边缘受流水侵蚀和河流冲刷,形成陡峻的黄土断崖和冲沟,沿河断崖大多在50米以上,整个台地犹如一巨大黄土城堡。

    台地中央,有两座超过千米的孤峰山和稷王山,东西相对,宛若台地的两只眼睛。占据峨嵋原,东南可控制涑水河谷的南北孔道,西北则可控制汾河河谷东西孔道,进可长驱突击,退可守险无虞,古来构成西南拱卫长安、东北屏翰晋阳的地理形势。

    同时,台地地处暖温带,气候温和,土地肥沃,盛产粮麻,军需问题能迎刃而解。故,谁占有峨嵋原,谁就取得了战略主动。

    如今,西魏既进入河东,如欲站住脚进而巩固和发展,则必须守住峨嵋原,这正是王思政筑城、移镇玉壁的原因。

    而河东是二魏角逐中东魏的要害,“软腹部”,高欢前对西魏涉足河东早已如坐针毡,今对其筑城玉壁自然更如鲠骨在喉,这正是高欢不惜以赌国运也要拔除玉壁的原因。

    这次还是东魏主动攻击。546年,高欢又亲率大军十余万人,自都城邺城出发,进攻玉壁。

    此时王思政已调任,西魏以韦孝宽为并州刺史,率军镇守。当年9月,高欢大军包围玉壁,引诱西魏军出战。韦孝宽审时度势,据城固守。

    10月,东魏大军昼夜不停攻城,双方用中国古代最传统的攻守城战法,上演了一场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史上规模最大、时间最长、战术最杂、伤亡最多的争夺战。

    1.筑楼对筑土山。

    高欢命人在玉璧城南筑土山,欲居高临下攻城。韦孝宽则下令将城楼用木头加高,比城外东魏筑的土山还高。一山更比一山高之下,万箭齐发,射的东魏军不敢再登土山,也无法再将山加高。

    2.挖沟对挖地道。

    筑土山攻城不成,高欢军改变战术,在北城城外挖掘了10余条地道,集中兵力进攻。

    古代对付地道战最有效的战法,就是挖沟。几道深沟挖下去,挖地道的总归会挖到沟里来,守军只管蹲守在沟沿上等候,像捉知了猴儿一样破敌即可。

    韦孝宽也不例外,以传统的挖沟法对付高欢的地道进攻,收割了不少人头。同时,还发明了烟熏火燎法,在沟外堆积木柴,备好火种,一旦发现高欢军在地道中潜伏,就将木柴塞进地道,投火燃烧。

    韦孝宽本人心理还特别阴暗,准备了几台牛皮囊鼓风机,将烈火浓烟吹入地道,地道中的高欢军被烟熏火燎,焦头烂额,不少士兵一氧化碳中毒。

    幸亏那时辣椒还没传入中国,那是一千多年后明朝后期的事儿,否则,烈火中加入点辣椒面,再用鼓风机一吹,那酸爽……

    3.帐幔对撞车。

    土山战、地道战不行,东魏部队回归到简单粗暴,直接用大量攻车疯狂撞击城墙,城墙一旦撞倒,立即攻入屠城。

    韦孝宽如何应对?用布匹做成帐幔,随其所向张开,攻车撞之,布受冲击立即悬空,城墙未受损坏。近代汽车的安全气囊,不知是否是受了韦孝宽的启发才发明的。

    帐幔能做安全气囊,但毕竟是布做的,高欢军把干燥的松枝、麻秆绑到长杆上,灌上膏油点燃成为超长杆火把,支起来去焚烧帐幔、玉壁城楼。

    面对这种超长火把,韦孝宽下令把锋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,等超长火把伸过来时,即用这超长杆钩刀割掉火把。火炬战也失效了。

    高欢、韦孝宽,两人在此战中各自穷尽了一生的发明天赋,堪称北朝爱迪生、达芬奇,军事发明界的卧龙、凤雏。

    火攻失败后,高欢又心生一计。

    水。高欢派兵截断城外河流,并在汾水屯驻重兵,控制了水源,城内的守军就如孟良崮上的七十四师,渴也渴崩溃了。

    想法很好。水是截断了,第二天清晨,高欢一起床,到处银装素裹、白雪皑皑。韦孝宽正带着士兵在城头吃雪团、啃冰凌呢。

    原来是冬天到了,高欢像是上了塑料大棚的蔬菜,忽略了季节,白白耗费军力搞了一次大型水利工程。

    水攻不行,就再来个血浓于水攻法。高欢押着俘虏来的韦孝宽的侄子,向韦孝宽劝降。

    侄子?儿子、老子都不行!韦孝宽轻蔑回绝。古今中外历史上,以亲情为要挟破敌的,鲜有成功战例。羊侃面对被作为人质的儿子,拿箭就射。斯大林,面对被德军俘虏的长子朱加什维利,更是淡然的宣布“我不会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”。细思个中缘由,令人唏嘘。

    连续攻城50余日,东魏大军已死亡7万人,精疲力竭,仍无攻破希望。

    心情焦虑,易伤内脏。高欢急火攻心,旧病复发,病倒,于当年11月解除了对玉壁城的包围。

   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,哪有那么容易?!韦孝宽不打算这么轻易的就放这帮来犯之敌走,他令人散播了一条消息。

    “高欢中箭,命不久矣。”

    主帅将亡,军心必然涣散,若不稳定军心,撤退都成问题。韦孝宽这是往死里折腾高欢。

    仗打败了,但不能躺平摆烂,军心需要稳定,高家的执政需要延续,否则会陷入万劫不复。高欢发着高烧,双颊通红,双唇煞白皴裂,带病坐帐,强作镇定,宴请将士,命令大将斛律金做歌助兴。

    斛律金,敕勒族人,生于山西朔州,勇猛豪放,曾在东西魏邙山大战中救高欢于重围。其本人又多才多艺,能歌善舞。于是,一曲风格明朗豪爽、境界开阔、音调雄壮的北朝民歌诞生了。

    敕勒川,阴山下。

    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

    天苍苍,野茫茫,风水草低见牛羊。

    这就是艺术概括力极强的《敕勒歌》。斛律金以鲜卑语唱出,高欢自己领头唱和,英雄之泪不禁夺眶而出。

    玉璧之战,虽是东魏攻,西魏守,可苦战60日,西魏死伤士兵高达7万,却未进玉璧城半步,可谓完败。7万将士的灵魂,何处安放?

    韦孝宽则凭借此战,一战成名,深受宇文泰赏识。宋代时,文庙祭祀孔子,称为文宣王庙,文庙里有孔子的七十二门徒陪享。武庙祭祀的时姜太公吕尚,称为武成庙。与文庙相对应,官方评选出陪祭武庙的七十二将,韦孝宽位列其中。

    而强撑病体撤回晋阳的高欢,一到家就彻底躺倒了,这一躺就再也没起来。

    547年初,纵横魏室多年的一代枭雄高欢,在晋阳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,年51岁。后其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,自立为帝,建立北齐。

    西魏这边,551年3月,元宝炬死,长子元钦继位。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,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,即西魏恭帝。

    556年宇文泰病死,其侄宇文护承继大权。557年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,西魏灭亡。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为大周天王,建立北周,建都长安。

    至此,波澜壮阔的东魏、西魏的历史结束,北中国进入波涛起伏的北齐、北周双雄并立时代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